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21节
书迷正在阅读:再生欢、重生后手撕婚书,嫁给前任他亲叔、笨蛋美人成为太子妃后、恶毒女配又被强取豪夺了、【综】神要普爱众人、(咒回乙女)让她流血、和陌生年下酒后乱性了怎么办?(纯百)、疯女人、日日皆好(NPH)、龙傲天穿成爽文炮灰经纪人
然后,梅先生讲了课时长度、课堂纪律,还有如厕、吃饭、看病、请假等事,还大致说了正式上课后,会有哪些科目。 那些科目的名称,听着都挺新鲜的。珍卿听了个大概,记不大清,估计别人也没记清。 梅先生接着说,六月和七月这两个多月时间,大家主要的任务,是掌握教育部推行的一套注音字母。 其他的课程比重不大,这一个多月是一个熟悉的过程。 按教育部的规定,到秋后九月才算正式开学,度过这个适应阶段,九月以后才会排正式课表。 珍卿心想,果然提前开学,是有原因的,原来是为了学啥注音字母。 她又琢磨注音字母是个什么内容,忽见梅先生对她一笑,说:“杜珍卿同学,请你起立。” 教室里,忽然嗡的一声响,大家就看着那珍卿站起来。 翡翠小姐和流苏小姐,惊诧地轻叫出声,原来她就是头名的杜珍卿——她是自己考进来的。 梅先生指着珍卿,对大家说:“别看杜珍卿同学年纪小,她可是头名状元考进来,你们都是大jiejie,可要照顾小meimei哦。” 张翠翠睨了一眼林小霜,这一眼很不友好。 林小霜忐忑极了,她原以为,杜珍卿肯定考不上,她对张翠翠说的那些谎话,指定不会戳破。 谁知道,杜珍卿竟然考进来,而且是第一名。 那天明明看她睡那么久,天知道她怎么考的。 珍卿眼睛一动,知道梅先生大概看到刚才的场面,轻轻地敲打了一下大家。 这件事,做先生的说出来,会比珍卿自吹自擂,效果好得多。 可是有时候,一个学生成绩好,又有师长维护她,也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和孤立。 不过,她从小到大,都是孤独长大,倒也无所谓。 这个梅先生,担的像是班主任的活儿,但这里又好像没有班主任这种职位。 说完了杂事闲篇,梅先生作为国文先生,开始给大家讲,注音字母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种注音字母,就像后世的拼音一样,一种声母、韵母合起来,可以拼出字音的方法。 珍卿从四岁来这里,是这里的亲妈教她认字。 这种认字,就是她直接教给你怎么读,你就记着怎么读就行了,并没有一种拼读的方法。 但是她mama教她的读音,有明显的方言口音,跟后世的普通话差别不小。 后来跟着匡先生念书识字,遇到生字,也是匡先生教着读字音,没有拼读的方法。 而匡先生不是禹州本地人,他对字的读音,又带有他自己的方言口音。 珍卿有一段时间,对于某个字该怎么念,真是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后来,匡先生给珍卿买了本《熙成字典》,这种字典对于字的读音,有两种标注方法。 第一种就是“以字注字”,比如“鼓”字,字典里的词条里对读音的解说,就是“从音古”。 意思是说,鼓和“古”的发音是一样的。 第二种是双拼制,就是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他们拼合成所查字的读音。 比如说,还是上文的“鼓”字,《熙成字典》里解说,可以“果五切”。 意思就是拿“果”的声母“g”,跟“五”的韵母和音调“u”,切出来一个新的读音“gu”,就是“鼓”的正确读音了。 这两种方法虽传承多年,但缺陷也很明显,它还是会被方言拖后腿,不好掌握,不好运用,不利于汉字的大规模推广。 现在已经是民国,有识之士推行“教育救国”,要教育先得识字。 而中国的汉字,它的字音和字形,都不容易掌握,是很难普及的一种文字。 梅先生讲的这一套注音字母,就是改进旧式的反切法,形成了一套语音系统。 梅先生大致讲了“注音字母”的前世今生,就告诉大家这套注音字母,声母有24个,韵母15个。 梅先生先给大家,发了一份油印的讲义。 她先教大家学声母。 梅先生拿着粉笔,在那个很粗糙的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奇怪的符号“ㄅ”。 珍卿看看手上油印的讲义,上面写的有一样的符号。 这里的“注音字母”,明显不是后世通用的拉丁字母拼音。 这符号不像一个字,倒像一个笔画。 然后,梅先生就指着这个符号,教大家念,念完几遍,给大家演示了怎么写。 珍卿听着,就是后世拼音里面“b”的发音。就一直跟着重复念读,并且在纸上写这个符号。 后面,梅先生又教了注音字母“ㄆ”,对应后世的声母“p”。 还有符号“ㄇ”(对应m),符号“ㄈ”(对应f)。 珍卿学到这一会儿就明白了,这一套注音符号,应该就是后世汉语拼音的原始版本——相当于是老祖宗吧。 只是标示的符号,跟后世采用的拉丁字母(b p m f d t n l……),不一样。 但是作用是一样的。 一明白是怎么回事,她学得就很得心应手了。 她学习的重点,就是把读音跟这些奇怪符号,联系起来掌握,掌握到一看到这些符号,就能立马读出来的程度。 大家自己练习读写时,梅先生在教室里巡视,时不时停下来,单独纠正大家的读音。 竟然还有学生在问,这东西这么怪,学了究竟有什么用。 梅先生不得不,再把这套注音字母,跟旧式的“双拼切字”法,简略地给她讲一讲,说明这其中的用意。 梅先生巡视到前面,见珍卿一边读一边写,听她的发音也很不错,她的两条小腿儿在桌底下,还一弹一弹地,看起来学得很快乐。 梅先生不由一笑,这个小妮儿,看着真讨人喜欢。 一节课就在读读写写中过去了。 休息十分钟后,第二节 课还是国文课。 先学的四个字母,大家大都读写熟了。 梅先生结合大家已认识的字,讲了讲哪些字有这些声母。 上午共有四节课,前两节都是国文课,就学了四个注音字母,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第三节 是公民课,是上回给珍卿监考的周先生教的。 这个周先生看人,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显得人很傲慢,像是瞧不起人似的。 至少,她给珍卿的感觉是这样。 一听这个公民课的名称,想象着,应该跟公民素质有关的。 结果,周先生花了一节课时间,给大家讲学生应有的礼节。 比如,见到师长应该怎样称呼,怎样敬礼,怎样鞠躬。 还有同学间如何相处,如何称呼;上课时有问题,或者有尴尬的事,需要出去处理,应该举手报告(举右手);走进教室、走出教室,应是怎样的姿态;站立和坐下的姿势,也有特别的规范…… 周先生不但口头讲解,而且亲身示范。 她不但自己示范,还把坐得近的珍卿拉上去,叫她先做各种动作。 珍卿无论做什么动作,这位周先生,都有一大通批评的话。 她会说:“你们乡下孩子,上得起学,难道不学点见人的礼数,咋啥都不会?” 又说:“光文课学的好有啥用?我们是新式学校,讲的是全面发展,你将来上劳作课、体育课、家政课,也这么笨手笨脚吗?” …… 珍卿像个傻瓜一样,被周先生拨弄来去,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弄得满堂的学生,看着珍卿的滑稽动作,都在那里窃笑不已。 能够逗人笑是荣幸,但这种笑,若是轻蔑、轻视的笑,那可就不妙了。 她觉得这位周先生,要么对她有偏见,要么是情商真的低。但这婆娘说话这么尖酸刻薄的,肯定在哪儿都人缘不好。 等下课休息,那个戴着满身翡翠的女孩儿,名叫张翠翠的,还有她的同伴,流苏姑娘潘玉美,也过来问珍卿,到底她家里是做什么的。 珍卿就老实回答,说老家里有几顷地,县城还有几个铺子,就是乡下种地的人家。 张翠翠听见以后,立时脸色不好,跑到后面找林小霜去了。 第四节 是卫生课,是一位姓史的女先生教授。 一节课的时间,她讲了很多在后世看来是常识的卫生知识。 个人卫生方面,除了饭前便后洗手,还包括洗头、刷牙、洗澡、洗屁股。 甚至还讲了,女孩子解了大便,擦屁股应该怎么擦,还有擦屁股用什么纸…… 这帮女孩子,听得大惊小怪的,好像听到外星人讲话似的。 关于这一点上,真不得不说,人家新式学校就是先进。 有很多卫生知识,别说穷人不晓得,连有钱人也不讲究。 史先生讲了个人卫生,又开始讲公共卫生。 在这个动乱的时代,各种传染病不时爆发,还有西方文化的浸入,让中国人,也开始重视起公共卫生。 比如,注意学习和生活区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再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要随便打喷嚏、乱咳嗽,不要接近患了传染病的人…… 因为时间有限,史先生讲得很概括,很多细节还没展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