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五)
书迷正在阅读:陆沉和我流女主的爱情故事、橘黄色的光gl、高启强训狗记、【薰嗣】欢乐颂、【花千骨】mob画、【明日方舟】德莱only、女大学生x律师jiejie、【长夜烬明衍生】天欢X桑佑(固定位)、青山不改(瓶邪,副黑花)、广陵impart之家
突然对齐磊语重心长道:“年青人,争胜心别那么重!你都赢了,还想怎么样?实验的输赢本身就不主要,一班盈利,十六十七班误导舆论,这样的结果出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重要的是,你们确实做到了,干掉十四班,干掉前黑板!” 是的,其实能不能干掉十四班,干掉前黑板,才是几个老学究最关心的。 既然做到了,而且收获很大,这就足够了。 至于,一班、二班、十六、十七班是怎么误导舆论的,想也想得出来。 天下都是他们的了,做到这些,有难度,但也不是没有手段。 齐磊,“......” 齐磊有点懵,合着我铺垫了三个阶段,就为这一哆嗦,在你们那就没当回事儿啊!? 而且,这也没重视起来啊? 他还以为,这几位真的就是开窍儿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结果,你就告诉我这个? 把齐磊气笑了,“几位老师啊!” “你们怎么就不关心了呢?实话告诉你们,第三阶段只是一个开胃菜,第四阶段才是干货。你们就不好奇?” “嗯!?” 几个人一愣,眉头大皱,“你还有什么干货?” 齐磊翻着白眼儿,“你们不会觉得,发现了第三阶段的关键问题就足够了吧?” 几人,“那还有啥?” “......” 齐磊突然陷入了沉思,他好像把事情想简单了。 他以为,第三阶段就能把廖凡义他们打醒,可是现在看来,醒是醒了,可惜没完全醒。 他突然就改变主意了,原本他是说好第三、第四阶段他不亲自下场的。 现在看来,不把他们逼到绝路,他们是不会认识到有多过分的。 我还是自己来吧,老子要挖坟! “好吧!” 齐磊长出了一口气,郑重道:“第四阶段...收割期!” “顾名思义,前黑板已经休眠,对四个任务班的约束力大大渐弱。而要修复前黑板的公信力和关注度,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至少在前黑板恢复活力之前这段空窗期,四个任务班会对各自的任务展开最大力度的攻势。” 众人点头,猜到了,这也是他们不太重视的原因。 前黑板休眠,那就失去了意义。 而齐磊又道:“可是,你们想没想过,为了利益最大化,任务班不会任由前黑板自由修复,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拉长这个修复期。” “说白了,前黑板越晚修复,他们收割的越彻底!” 众人,“……” 这依旧是情理之中,只不过他们没想到。 廖凡义问了句,“怎么拉长?” 齐磊,“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还有民众的依赖度。” “既可以持续降低前黑板的关注度,又可以加强收割的信息输出。” 廖凡义沉吟,“这...不太容易吧?” 后黑板的信息传播效率不高,这是他们目前看到的网络媒体唯一的缺陷。 后黑板的内容虽然很多,很吸引人,但内容很杂乱,聊什么的都有,做什么的都有。 民众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说,任务班想要传递的定向信息其实不容易。 即便利用了观点名人,也就是网红的信息焦点效应,这种效率依旧不高。 再怎么说,前黑板一条新闻发出去,5000多个人都看得到。 而后黑板不是,一个网红的观点,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 这就是信息传播的效率。 而齐磊说提高效率,还要拉升依赖度? 好吧,又是知识盲区了,反正他们是想不到方法的。 陈兴福突然猜道:“难道...你要集中几个主要网红的关注度?” 一个网红的关注度越高,他信息传播的效率也就越高。 如果齐磊继续培养头部网红,那他们就可以代替前黑板,使后黑板也成为一块内容高度集中的信息端口。 也就是,无论从地位,还是功能上,全面取代前黑板呗! “错!” 没想到,齐磊直接给否了。 “陈老师,您想的还是不够远。” 陈兴福:“......” 齐磊,“我想到的这个办法,比您那个高整整一个维度。” “什么?” 陈兴福调都变了,“高一个...还维度!?” 陈教授瞪了眼:“你你你,你怎么高?吹上去的啊!” 齐磊却认真道,“你说的是替代前黑板,那是不够的。而我要做的,是超越前黑板!” “......” “......” “......” 好吧,又玄乎了。 廖凡义都笑了!“你怎么超越?” 齐磊,“前黑板就算全盛时期的信息传播效率也依旧不够高啊,我要更高效的传播效率!”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就...你就吹吧!使劲吹!” 这回是真不信了。 你要说,对未来的设想,我们确实没你想象力丰富。 好吧,你年轻人脑袋好使,不服不行。 可是,更高效的信息传播效率?? 扯淡! 这就不分过去、未来了,传统媒体干了一两百年了,都没研究出高效的传播方法。 啥意思?就是说,全世界,一两百年的媒体人,还没弄过你一个呗? 国内外那么多人都没研究出来离高效的传播方式,你咋张嘴就来呢? “去去去!” 廖凡义打趣笑骂,“吹牛上一边吹去!”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齐磊是认真的。 “不信是吧?那咱们....拭目以待!” 众人,“......” 憋住!!不问! 更不信! 这就好比是燃油发动机,全世界折腾了一百年,热效率撑死也就40%出点头。 突然冒出一个人告诉你,他可以发明一款热效率80%的燃油发动机。 你问问那些机械工程师们信不信? 肯定是不信的,因为已经突破认知了。 ———————— 4月19号。 洞察模型正式迈入第四阶段——收割期。 四个任务班耗费大量金钱和精力,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十九号一早,前黑板没什么变化。 几个老学究从昨天开始讨论重新塑造公信力的方法,只是依旧没有拿出可行性的方案。 估计要等到明天,前黑板才有变化。 72个实验班这边,也没有收到第四阶段的规则通知。 不像第三阶段,有点赞给钱这种好事儿,看来这个阶段是没有了。 而第四阶段,也不是没有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 一大早,每个人手里都收到了一张类似报纸一样的新闻摘要,名曰:【先锋报】。 当廖凡义在去十四班的路上拿到这份【先锋报】,整个人都不好了。 十四班也不去了,火急火燎的往办公室跑。 一进门就把报纸甩桌上,“他们居然自己做了一个信息端口!!” 是的,这份报纸上,完全就是为四个任务班在背书,内容几乎就是四个任务班的相关报道。 只不过,隐蔽性更强了,趣味性也增加了不少。 而原本前黑板只有五个板块,而这份报纸...几十个板块,信息输出量高的吓人。 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反正一看就是能让年轻人喜欢,且看得下去的报纸。 廖凡义恍然大悟,怪不得齐磊那么自信,原来这才是颠覆十四班之后的目的,他不是发扬后黑板,拉高网红关注度,而是他们要做【前黑板】!! 现在是报纸和后黑板相互配合,再加上网红做为第三个辅助点,多管其下啊!! 廖凡义怒了,你们这么玩合适吗!?太狠了吧? 怒不可遏,“这次又失算了!” 办公室里的庞清方此时也捧着一份报纸,好吧,他早上一来就知道了,比廖凡义还早一会儿呢。 此时也平静了下来,“他是真没说错哈,确实又是没想到的。” 只不过.... 庞清方抖着报纸,“这也没什么新鲜的嘛?我还以为他吹的多厉害呢!” 朝廖凡义压了压手,“坐,别急!起码这还是能应付的,也不算太奇怪的嘛!” 廖凡义平静下来,但依旧眉头不展,“不过,这个思路确实是对的,咱们还是大意了。” 张路臣也笑,“淡定,看看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拿起报纸看了看,“这招确实没想到!不过,没啥新鲜的,没他吹的那么神。” 说到底,你不就是又做了一个【前黑板】吗?绕开了十四班的监管。 也没像齐磊吹的那样,还差一个维度? 夸张了! 这时,老秦也进了办公室,手里也拿着报纸。 看几个人都在,笑了,“都知道了吧?” 廖凡义闷声,“知道了。” 老秦呵呵再笑,把报纸放在桌上,“有什么想法吗?” 廖凡义,“没什么想法,算他有点新意!!可是,也就那么回事儿,没他说的那么夸张嘛?还差一个维度?” 这话说的老秦一愣,看了看桌上的三份报纸,一下反应过来,整个人都不好了! “合着,你们还不知道啊?” 三人抬头也愣了,“知道什么啊?不就是他们自己办了一份报纸吗?” 老秦一听,无语看着办公室四周, 来了句,“我只当是你们个人的疏忽,不会正式写进报告,用来担忧我们官方媒体的反应迟钝。” “???” “???” “???” 几个更懵了,“秦同志?到底怎么回事?有这么严重吗?” 老秦严肃起来,缓缓把两份报纸从庞清方、张路臣手里抽出来,与自己放下那份并排放好,推到他们面前。 “这可不仅仅是一份报纸那么简单啊,你们还是自己看看吧!” 三人皱眉,不解其意,终于低头看向那三份报纸。 仔细又看了一遍,然后,终于发现了哪里不对。 三份报纸放在一起才看出来,三...内容是不一样的!! 有重叠,但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差别的。 廖凡义不解:“怎,怎么会不一样!?他们一下发了三份?” 张路臣也不解,“可是,不对啊?发三份那就内容完全不一样,怎么还有那么多重复的内容呢?” 齐齐看向老秦,意思是:你应该知道,你说说吧! 老秦看着他们,“齐磊管这叫...信息定制!” 众从还是不解,“啥意思?定制啥啊?” 老秦:“用他的话说,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对待新闻事件的观点也不一样。自我意识也不一样。” “那么对信息的需求也就不一样了。” “他通过统计组的数据反馈,定制了不同版本的报纸,投放给不同需求和观点的人。” “这就是信息定制!” “我噗!!!”几个人一口老血喷出来,瞪圆了眼珠子,话都不会说了。 对了半天的眼儿,张路臣嗷的一嗓子,“这不可能!!” “就算把500人往少了说,分5类人,他就要定制五倍的内容?” 老秦却是苦笑,“难的可不是五倍的内容,难的是把5000人的数据分析归类。” “统计组、保障组从第三阶段开始就忙这个事儿,天天加班,都快死人了。” 廖凡义一滞,“那对啊?这不现实啊!”他接受不了什么信息定制。 “这还是5000人的模型,那要是放到互联网上......” 老秦,“别说了,互联网上比这简单。” 廖凡义瞪眼,“你咋知道,那几千万网民,多少数据。” 老秦冷眼,“因为我们已经在这么做了!” 几个人一下就愣住了。 老秦则道:“网络的大数据分析,国家已经推进快一年了。已经过了验证阶段,正式立项!” “而且,不妨告诉各位,大数据分析的概念就是齐磊提出来的。我们和他第一次接触谈话,他重点说的就是这个大数据!” “......” “......” “......” 老秦看着几个无言以对的老学究,“我早就提醒你们了,千万别小看他,他是个战略天才。” “这么和你们说吧!” 为了引起这几个人的重视,不至于让这次实验偏离现实轨迹,老秦只能透漏一点干货。 “我实话告诉你们吧,去年的那事件,是他出的力。而且是在完全没有和我们接触的情况下,推演了那个结果,并且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近乎完美的计划。” “如果不是他自己主动暴露,我们到最后很可能,事完了都还不知道是谁做的!” “!!!” 众人瞪了眼,“真的假的?” 老秦,“真的!所以,别拿常理来判断他。如果不能重视起来,你们很有可能让这次实验受到损失,甚至失去说服力。” 实验数据和结果,不仅仅是参与的这几个人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就可以的。 还要拿回去被更多的权威智库,反复验证和讨论,其研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术。 如果因为这几个人的疏忽,导致别人看到数据之后对实验的可信度,严谨度产生质疑,那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老秦不得不把话说的重一点。 几个老学究登时无言以对,额角见汗。 过了半晌,张路臣嗷的一声也蹦起来,“那也不对啊!我才反应过来,他犯规,统计组的数据他凭什么拿去用!” “我找他去!” 说着话,张老头儿就往出冲。 冲到隔壁,“齐磊,你玩不起是吧!?实验数据不是你这么用的!” 屋里,包括齐磊在内,任务班、保障专家组,还有统计组的人都抬头看向张路臣。 老头儿嘶吼着,“齐磊!你这是瞎搞!我们追求实事求是,而不是极致结果!” 好吧,张路臣还是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信息定制!定向投送!! 做为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张路臣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 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心理学专业的从业者,都无法在这种定向的信息轰炸,以及长期的心理暗示之中保持理智。 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点.... 这个世界就疯了! 张路臣近乎疯魔,“你没有底限了吗!?你怎么可以使用数据库!?” 都把齐磊说乐了,反问一句,“张伯伯,这数据我为什么不能用?” 张路臣,“那是实验组的数据!你是实验内的个体,你凭什么用?” “再说了,这是个人隐私,你凭什么把别人的隐私来为自己牟利!?你在犯法!” 齐磊摊手,说出一句让张路臣轰然倒下的话,“实验组?个人?真的就能做得了这些数据的主吗?” 突然意味深长的看着张路臣,一字一顿,另有所指,“我、们!!!就拥有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吗!?” “!!!!” 张路臣,还有后面跟过来的廖凡义等人,脑袋嗡的一声。 尤其张路臣,只觉天旋地转,真的晕过去了。 他明白齐磊话中的意思了。 我!们! 有大数据的所有权吗? 没有!! 现实里的数据在各个互联网公司手里,就算延伸到整个互联网的数据库,这年头也是存在老美的服务器里。 说句难听点的,你的IP地址,都是外国人给定下来的,存也是存在外国人那里。 断了你的IP地址,整个互联网都得瘫痪,更别说数据了。 张路臣晕死过去。 做为一个绝对忠诚的爱国者,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 而廖凡义、庞清方,仅仅只放松了一天的心绪,再一次崩溃,而且是....绝望!! 突然意识到,尽管他们已经非常重视,无比认真,可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 信息定向投送!!这又要怎么防!? 说白了,传统媒体效率之所以高,是因为信息第一眼的关注度高。 单方渠道,在这个年代,新闻联播你不想看也得看,到了7点,电视、收音机打开就是这玩意儿。 把遥控器按烂,不停换台,也能把一个新闻看完。 但是,在控制个人意志的环节上是薄弱的,只能利用一些传播手段来加强认同感。 可有的人,他是真不喜欢看新闻,对新闻里的有些观点也无法接受。 网络媒体,也就是后黑板,比前黑板效率更低,因为增加了信息甄别这个步骤。 可是,这个定向投送..... 它就不讲道理!! 正如齐磊所说,不是一个维度上的。 .... ———————— 齐磊挺担心张路臣的,没想到老头儿反应会这么大。 但是,齐磊没有后悔,更没有收手的意思。相反,火力全开。 “第四阶段,所有的定制内容,我来!” 宋小乐他们看着齐磊,没敢应声。 突然发现,这家伙表情有点吓人。 王学亮没忍住,“你...你吃得消吗?” 齐磊怪异一笑,“不、是、事、儿!” 得对得起张老头儿那一晕。 19号晚上。 72个实验班发现,豪华套餐中的牛排、披萨都不见了,换成了精致的寿司料理。 小卖部里所有的高端文具都换成了倭国货,原本再售的港漫全部下架,只有日漫。 第二天的【先锋报】上,则开始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文章。 首先,是一篇散文....名叫《后浪》!! 廖凡义,还有陈兴福这些北广出来的人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这正是齐磊在北广演唱会上的那段串场词。 只不过,廖凡义完全理解不了。 这是多么励志、多么正能量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让齐稍加改动,就完全变了味儿呢? 他甚至都没改一个字儿,只是在文章里加入了配图。 配图感觉也没啥问题,都是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生活写真。 但是,图片里的年轻人...... 要么,就是拿着精致昂贵的倭国文具。 要么,就是看着十几块代币券才能买到的珍藏版漫画。 要么,就是几个年轻漂亮的少女,一边在美景中,一起享受着的豪华寿司套餐。 你要说,廖凡义什么也不知道也就算了。 可是,他是知道那四个任务班的任务的。 看配合这些图片,怎么看怎么别扭。 看后浪的文字,也生出高攀不起的感觉了呢? 这是什么?好好的一篇励志文,让齐磊加几张图,就成了消费主义的隐性广告了! 哪个年轻人是这么过日子的?开什么玩笑? 除了这个,【先锋报】,还有一篇写倭国匠人的文章“寿司之神”。 讲了一个把寿司做到极致的倭国匠人,赞美的也是倭国匠人文化。 那里面说的那个邪乎啊,十年才学完煮饭,一辈子只做寿司,连捏寿司的手法都写的惟妙惟肖。 这特么的,廖凡义心说,这就离谱!! 做寿司都做出优越感来了? 廖凡义知道那么多中国的大国工匠、国宝级的人物,不得上天啊? 再说了,照这么说,街边修自行车的修几十年,是不是修车之神?扫大街的大妈,扫了一辈子大街,奉献了一辈子,是不是扫街之神? 不过,这也提醒廖凡义了,一个做寿司的就可以吹上天,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中国工匠,那些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匠人、科技工作者,也要拿出来报道一下。 这是有意义的,也有必要的! 是的,廖凡义已经开始自动带入防御性思维了。 再然后,是十七班的任务了。 在齐磊的主导下,十七班咸鱼了三个阶段,终于有了点眉目。 【先锋报】上的文章是:《戚继光抗倭主要打击的是汉人》 文章是一段历史科普,肯定了戚继光的功绩,但也明确的指出,明朝东南沿海活动的倭寇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海盗首领就是汉人。 只是雇佣的倭国浪人,袭扰海岸。 这三篇文章,一看就是齐磊cao刀的。 廖凡义隐隐感觉不对,又发现了一点触目惊心的苗头。 这时,休息了一天的张路臣强撑着来到办公室,一来就问:“怎么样了?” 廖凡义想让他回去休息,可是张路臣不干,“干正事!” 没办法,廖凡义只得把先锋报给他看。 结果,张路臣这回也不磨叽了,直接拿着报纸去找齐磊。 见到人,开门见山,“你是这什么套路!?” 齐磊一看,“这才第一天,别急啊?” 张路臣能不急吗? 这三篇文章,表面上看啥也没有,可是其中都是包藏祸心。 齐磊则是把几篇写好的文章拿出来。 “慢慢来,还有呢!” 递给张路臣一份,“这是倭国小学生...” 又递一份,“这个是说‘煮饭仙人’的...” 又递一份,“这个是夸倭国马桶水可以喝的!” 又递一份,“这个是夸东京的文化气息的,站在东京街人,我整个人都开悟了,仿佛找到了自我啊!” 又递一份,“这个是消费主义的软广,短篇小说!!月薪三千,住豪宅,吃大餐,享受就完了!” “您放心!我的文笔还是可以的,带入感满满。我肯定能让大伙儿觉得,不管挣多少钱,就应该享受这种高品质生活!” “只可惜,咱这条件有限,只能登报纸,要不我都想拍成电视剧。找几个帅哥美女,效果无敌了!” 又递一份,“这个....这个就更有意思了。中篇连载,写一个倭国少年,穿越两宋之交。非常有文学性!” 奶奶的!! 齐磊要把后世那些蚣蜘的路都走一遍,我看谁还敢嘚瑟?在老秦那先挂上号,坐实一个居心叵测的帽子! 我看谁还敢写煮饭仙人?倭国小学生? 谁写谁踩雷!谁写谁死!而且,咋死的都不知道! ........ 。 本来有一万七,先删了一千,后来又删了两千,彻底瘫了,没状态了,还是删了好。 【月票投币口】 【推荐票投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