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93

分卷阅读1293

    也不会误了国事。

大明的内阁真好啊。

叶向高做首辅也真好。

朱由校听了一会儿墙角满心感慨,让叶向高好好处理其他事情,王永光还是自己想办法安抚。他径直去乾清宫找周嘉谟和黄克缵,看看能不能从他们两部“匀”几个观政的新科进士,给王永光送去帮忙。

两位老尚书现在处于半退休状态,本部的总结基本都丢给两部的侍郎去做了。然后还隐晦地向天子提出了要致仕。朱由校就是想与他俩好好谈谈,想挽留他俩多在朝几年。有周嘉谟在,别说张问达这个职位要求他唱反调、挑毛病的左都御史,就是汪应蛟也都不摆老资格。

朱由校愿意把这俩心思正、为人正的老大臣,供在朝堂上做定海神针。

周嘉谟的想法很简单,他眼看着就八十岁了,如果现在还不放手给侍郎,要是哪天跌倒了爬不起来,岂不是误了朝廷的大事儿。而且陛下隐隐有将七十岁定为致仕年龄的意思,自己是吏部尚书,已经把朝廷六部的重要位置理顺了,排好了接班的梯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十年、二十年内,六部七卿、阁臣的重要位置都不用天子费心人选。没有什么事情是放不下的了,自己主动提出致仕,也免得让天子为难。

而黄克缵纯粹是被周嘉谟的致仕年龄话题拐带的。他觉得自己现在朝廷起不到什么作用了。造炮有徐光启、造船有天子做船模,刑部的俩侍郎乔允升和赵秉忠都非常能干,吏部这两年补过来的郎中也都是能担事的人。尤其是乔允升做刑部尚书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自己总不能拖到和乔允升一起致仕。

反正想做兵部尚书、带兵出征的愿望,这辈子是没法实现了,还不如就回家含饴弄孙,唉,孙子早长大了,去教导重孙子。

朱由校带着魏朝回到乾清宫的时候,两位老大臣正在与抱着大婚仪程过来咨询的公鼐、周如磬说话。

刘时敏含笑立在一边,示意方正化做记录。

那大婚仪程朱由校看过一次了,要他说都挺好的了。可是公鼐自己不满意,有什么办法呢。

周如磬最先看到朱由校过来,他立即提醒讨论得很入神的上司。

“陛下。”

几位臣子立即朝天子见礼。

朱由校请周嘉谟等坐下,让魏朝换了热茶来。然后对公鼐说:“公卿,朕觉得你定的大婚仪程都非常好了。你尽可以放过自己了。”

黄克缵点头说:“老臣也是这样劝他的。这已经是尽善尽美了。”

公鼐不大满意,他觉得自己的学生这么出色、把朝事政事都处理的这么好,连着平定了辽东危及大明的隐患等。尤其是今年连着多少事情啊,西南的两场叛乱、山东的闻香教反叛,却没能让百姓流离失所,这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圣明帝王作为了。

自己能做的就是让天子大婚在礼仪上让后世无懈可击。

第894章木匠皇帝149

还是周嘉谟隐约猜到了一点儿公鼐未能说出口的想法。

“孝与,陛下目前在文治武功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已经都超过千百年来的许多帝王了。你不用担心后世会挑剔陛下大婚的礼仪。你只要想想大明那么多位天子,都是内廷中旨宦官在民间选秀、然后从其中择选的皇后,而你教导的陛下,却自己挑选了大明朝勋贵第一家的英国公的嫡女,就已经不逊色成祖了。

更重要的是,你拟定的大婚礼仪是非常完美的。整个仪式下来,完全会超过了成祖当年娶妃。”

周嘉谟的双眼真诚地看着公鼐说话,那神情由不得公鼐有半分怀疑。直到公鼐认同地点头,他才移开了目光。心里暗叹,真不知道神宗怎么会糊涂到挑中公鼐做光宗的经义老师。难道光宗就没发现公鼐的偏执,还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

唉,事事都要最好的、最完美的,这世上怎么可能啊。

幸好光宗登基后没让他做吏部侍郎……

幸好天子用他做礼部尚书,要是让他做了吏部尚书,可能满天下都选不出能用的臣子。

幸好天子没有被公鼐带歪,不然满朝的文武都不用活了。

周嘉谟这猜中了公鼐的一部分心思,另外没猜中的那部分,才是重要的呢。因为公鼐觉得他的陛下委屈了,还屈大了呢。

因为夏天的时候,西洋荷兰人突然袭击蚝镜,朝廷不得不立即征召木匠造新船、工匠坊也加班加点研制新炮。

新船新炮的研发制造都需要银子啊。朝廷预留的应急银子,都用去救援三省地动中受灾的百姓。虽省下了往年向辽东的那无底洞的大部分投入,但兵部接连遭遇西南的两场平叛,兵部没余款给付工匠。

最后还是陛下发话,停了大婚的诸多准备、挪用了“娶媳妇”正在用的银子。那是去年预算就留好的大婚银子,说好的专款专用,最后挪用的是陛下的那份。

比成祖娶徐氏王妃的礼仪隆重盛大,本来就是应该的。他的陛下现在是迎皇后。再说了,潞简王、前福王都与社稷没半点功劳,可是他俩哪个成婚的时候,不比他的陛下奢侈。

但是公鼐知道自己的这话不能说出口。潞简王与前福王不配与陛下相提并论。可他就是觉得他的陛下委屈了。

因为向江南海商举债的银子,九月底才到京师,让好多事情都来不及准备了。

朱由校还真就不知道公鼐为他抱屈的心理。他只是认为眼前这毋庸置疑的大才子,有着大才子相伴相生的、凡事要完美的个性。

故而他在周嘉谟劝说公鼐的时候,也非常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配合,证明老尚书说的很有道理。

公鼐见天子没提出异议,心理就放松了一些,有点儿信了周嘉谟的劝告。边上陪着的周如磬见公鼐松动,赶紧就把他手里掐得紧紧的仪程夺走。

“陛下,臣这就让礼部按着这仪程去做了。羽林卫那边、还有司礼监,都得配合着演练一遍呢。”

刘时敏也赶紧行礼,跟着周如磬退出了乾清宫。

阿弥陀佛,公尚书总算是拿定了大婚的礼仪程序。躲在角落里的王安也迅速地跟了出去。他是为天子大婚的事情,特意从辽东赶回来的。

公鼐与他抱怨过一次委屈了天子后,王安就把嘴巴闭得牢牢的。他知道自己要是应和了公鼐,公鼐就很可能会在朝堂上把天子受“委屈”了说出去。

那成什么了?!

因为这事儿属于不能深究的。真让公鼐到朝堂上说一句,可就坏了事儿了。

虽然朝廷文臣武将都知道天子为国事挪用了大婚的银子,都知道委屈了天子和皇后。但皇爷也顺势把抄捡自成国公府和潞王府、福王府等王府得来的金银等物,光明正大地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