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1
书迷正在阅读:长兄如父、私人助理、哪来的好孕、野兽系列之老兽爱jian嫩(下册)(H)、佛系重生、野兽系列之老兽爱jian嫩(上册)(H)、霸总他怀了我的孩子[娱乐圈]、五毒、断袖对象他又高又大、养猫后走上了人生巅峰
若官儿太大了,怕不服众。郑谡那小子,来了小半年了,也还是最近才让他当了个百夫长呢。
曹葵碰了个软钉子,要搁平时也就罢了。可如今他正膨胀着,这口气当然咽不下去。回去路上,又有那不知深浅的亲随在旁边怂恿,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贺将军不是不肯重用咱们世子么?咱去别的地方!到时也立个盖世军功让这些人瞧瞧!
曹葵听了,觉得有理,转身便回家找自己娘亲去了,只说贺言春军中出名的将领太多,自己不得重用,到时打了胜仗也显不出自己的功劳来,须得跟别的将领出征,方能容他一展才干。
安平公主被他吵得头疼,不得已,只好再去求皇上。皇上素日虽不大瞧得上这大外甥,只是亲jiejie就这么一根独苗,也不能不看顾些。想到曹葵本来在卫尉府挂着职,只得转头又让人把邝实叫来,让他把世子安置到邝部里,在邝不疑手下当了个校尉。曹葵这才勉强消停了。
从四月中旬起,就络绎有步兵先行一步,运送粮草到边境,五月初,各骑兵营在边郡整兵集结完毕后,分三路往大漠而去。方犁在江淮得到消息后,晓得自己无论如何赶不及送贺言春,虽满腹牵挂,也只得先按捺下了。一路紧赶慢赶,五月中才从江淮赶回京城。
回京稍事休息后,方犁便上了一疏,把平乱、安置流民和疏浚江淮河道的事情作了个总汇报,里头又轻描淡写夹了几句,说是疏浚河道时,发现还有不少贵族豪右私筑的堤坝,为了两岸田地的防洪灌溉,都一一拆了。皇帝何等精细,立刻意识到,这些私建的堤坝,才是江淮作乱的根源。此时固然拆了堤,但只怕等刺史一走,那些人仍要偷偷地建起来。
隔了几日,皇帝便召朝臣们商议,要重新设置前朝的监察御史制度。前朝监察御史本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京城,另一部分到地方担任监察职务。但大夏创立之初,高祖皇帝大封功臣良将,将他们派驻各地,为显示对这些人的信任,并未设置地方监察,只在中央设立了御史台。地方上一时有什么事,朝廷派刺史前去监察,职位也并非常置。如今皇帝见地方上的封国郡县,官员多有贪污之事,对权贵豪右也十分放纵,若不加以监察,必有后患,所以动了常置地方监御史的念头。
皇帝执掌政事日久,威势日重,因而这想法提出来,也没有遭到太多的反对。但是朝臣们对地方监御史归置到哪个部门,却起了一番争执。御史大夫和丞相各执己见,都想往自己怀里揽权。争到最后,奉常寺卿林老儿站出来,表示为了地方监察的公正起见,最好是单独设立出来。
林老儿是皇上那边的嫡系,朝中大臣谁不知道?他的话,便等于皇帝的话。既然皇帝发了话要单独设立,那还有什么好争的?于是事情很快就有了定论。后续讨论中,最终朝廷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置刺史一人,地方上凡有贪赃枉法、侵渔百姓、冤狱不公等十类不法行为,都属刺史监察之列。十三部刺史都归属于御史长史,长史则直接向皇帝负责。长史人选皇帝心里也早就有了数,正是刚刚回京、屁股还没把板凳坐热的方犁。
驾鹤归
方犁刚回府放下行李,还没休息上两天,便先是被御史大夫庄文鸾召见。隔了两天,又被皇帝叫进了宫。
皇帝当着丞相、御史大夫等朝廷重臣的面,对方犁在江淮一带的作为大加夸赞,最后道:“去岁丞相举荐你去江淮,便说你品性刚直,胸有丘壑。此言果然非虚。如今到地方上设立监察这事,至关重大,你给朕把这御史长史的重任挑起来,如何?”
方犁忙推辞说自己年轻资历浅,恐怕不能担此重任。皇帝笑道:“前两年你在铁市长丞的任上,大查各地铁署贪腐案,朕可是还记得清清楚楚!若论声望资历,朝中自然有比你更好的。只是若论才干,却是你最合适!怕什么?昔时秦王拜十二岁的甘罗为相,也不曾囿于资历。如今我朝正是用人之际,拨擢人才,声望资历固然重要,但若真有那出类拨萃的,也应不拘出身年纪才好!”
萧丞相等人在旁听了,见皇上隐隐有影射自己用人不察之意,赶忙也出言附和。方犁只得磕头谢恩。皇帝又温言勉励了一番,让他不要有什么顾虑。有了想法,只管放手去做。方犁面上恭恭敬敬地听着,心里却想,能当上一方郡守的地方大员,谁不是跟京城权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御史长史的位置,只怕日后凶险着呢!
等议完了事出宫,方犁一边同过来道贺的诸位大人打招呼,一边往外走。他心里也明白,这番能入皇帝青目,恐怕主要还是因为他出身没什么根基,与京城公卿世家们没什么瓜葛。--若一定要说的话,恐怕也只跟平虏侯有所瓜葛。偏巧平虏侯又是皇帝一手重用提拨起来的人。--所以如此看来,皇帝这回是把他也当成自己人了。
既然已经坐上这位置了,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如今之计,顶要紧的是会同新上任的御史丞,把十三部刺史的人选逐一定下来。方犁暗暗谋划了一路,不觉马车停了,原来已经到家。胡安出来接着,伺候他洗了手脸,直到他进房坐下了,才悄悄道:“三郎,墩儿回来了。可要见他?”
方犁闻言一喜,忙让他传墩儿进来。胡安去了片刻,果然把墩儿带来了。主仆俩大半年未见面,咋见之下都有些激动,墩儿要跪下磕头,被方犁拉住了,道:“讲这些虚礼做甚!来坐下!怎么样?你和大郎去了清水镇上么?路上可还顺利?”
原来去年墩儿和郭韩离京之后,方犁为防泄露郭韩踪迹,特意嘱咐墩儿,让他们不必写书信回来。后来方犁奉旨去了江淮,双方更是音讯不闻。这时墩儿见问,忙先把手里提着的一包糕儿放在桌上,道:“这是打清水镇上带回来的。三郎、胡爷爷你们尝尝,我记得当年三郎在那里住着,还特意去买过两回,也不晓得现在还喜欢么……”
方犁失笑,道:“大老远的,难为你还记得给我带糕儿!快给我说说,你们去那里后,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墩儿将糕点放下,道:“回三郎话,去年我带郭大郎往清水镇上去,幸喜一路太平无事。到地方上后,伍爷已经托人把那荒宅买下来了,又运了砖石木料准备重新建屋。大郎去看了那地方后,也欢喜得很,说是块风水上佳的宝地,自己亲自盯着人修的房。修的时候,还照着原来那地形,原来宅里那水渠和池塘也都留着。如今新宅子已经修缮得差不多了,又宽敞又幽静,三郎几时得了空,也过去看看才好!”
方犁听了,
曹葵碰了个软钉子,要搁平时也就罢了。可如今他正膨胀着,这口气当然咽不下去。回去路上,又有那不知深浅的亲随在旁边怂恿,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贺将军不是不肯重用咱们世子么?咱去别的地方!到时也立个盖世军功让这些人瞧瞧!
曹葵听了,觉得有理,转身便回家找自己娘亲去了,只说贺言春军中出名的将领太多,自己不得重用,到时打了胜仗也显不出自己的功劳来,须得跟别的将领出征,方能容他一展才干。
安平公主被他吵得头疼,不得已,只好再去求皇上。皇上素日虽不大瞧得上这大外甥,只是亲jiejie就这么一根独苗,也不能不看顾些。想到曹葵本来在卫尉府挂着职,只得转头又让人把邝实叫来,让他把世子安置到邝部里,在邝不疑手下当了个校尉。曹葵这才勉强消停了。
从四月中旬起,就络绎有步兵先行一步,运送粮草到边境,五月初,各骑兵营在边郡整兵集结完毕后,分三路往大漠而去。方犁在江淮得到消息后,晓得自己无论如何赶不及送贺言春,虽满腹牵挂,也只得先按捺下了。一路紧赶慢赶,五月中才从江淮赶回京城。
回京稍事休息后,方犁便上了一疏,把平乱、安置流民和疏浚江淮河道的事情作了个总汇报,里头又轻描淡写夹了几句,说是疏浚河道时,发现还有不少贵族豪右私筑的堤坝,为了两岸田地的防洪灌溉,都一一拆了。皇帝何等精细,立刻意识到,这些私建的堤坝,才是江淮作乱的根源。此时固然拆了堤,但只怕等刺史一走,那些人仍要偷偷地建起来。
隔了几日,皇帝便召朝臣们商议,要重新设置前朝的监察御史制度。前朝监察御史本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京城,另一部分到地方担任监察职务。但大夏创立之初,高祖皇帝大封功臣良将,将他们派驻各地,为显示对这些人的信任,并未设置地方监察,只在中央设立了御史台。地方上一时有什么事,朝廷派刺史前去监察,职位也并非常置。如今皇帝见地方上的封国郡县,官员多有贪污之事,对权贵豪右也十分放纵,若不加以监察,必有后患,所以动了常置地方监御史的念头。
皇帝执掌政事日久,威势日重,因而这想法提出来,也没有遭到太多的反对。但是朝臣们对地方监御史归置到哪个部门,却起了一番争执。御史大夫和丞相各执己见,都想往自己怀里揽权。争到最后,奉常寺卿林老儿站出来,表示为了地方监察的公正起见,最好是单独设立出来。
林老儿是皇上那边的嫡系,朝中大臣谁不知道?他的话,便等于皇帝的话。既然皇帝发了话要单独设立,那还有什么好争的?于是事情很快就有了定论。后续讨论中,最终朝廷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置刺史一人,地方上凡有贪赃枉法、侵渔百姓、冤狱不公等十类不法行为,都属刺史监察之列。十三部刺史都归属于御史长史,长史则直接向皇帝负责。长史人选皇帝心里也早就有了数,正是刚刚回京、屁股还没把板凳坐热的方犁。
驾鹤归
方犁刚回府放下行李,还没休息上两天,便先是被御史大夫庄文鸾召见。隔了两天,又被皇帝叫进了宫。
皇帝当着丞相、御史大夫等朝廷重臣的面,对方犁在江淮一带的作为大加夸赞,最后道:“去岁丞相举荐你去江淮,便说你品性刚直,胸有丘壑。此言果然非虚。如今到地方上设立监察这事,至关重大,你给朕把这御史长史的重任挑起来,如何?”
方犁忙推辞说自己年轻资历浅,恐怕不能担此重任。皇帝笑道:“前两年你在铁市长丞的任上,大查各地铁署贪腐案,朕可是还记得清清楚楚!若论声望资历,朝中自然有比你更好的。只是若论才干,却是你最合适!怕什么?昔时秦王拜十二岁的甘罗为相,也不曾囿于资历。如今我朝正是用人之际,拨擢人才,声望资历固然重要,但若真有那出类拨萃的,也应不拘出身年纪才好!”
萧丞相等人在旁听了,见皇上隐隐有影射自己用人不察之意,赶忙也出言附和。方犁只得磕头谢恩。皇帝又温言勉励了一番,让他不要有什么顾虑。有了想法,只管放手去做。方犁面上恭恭敬敬地听着,心里却想,能当上一方郡守的地方大员,谁不是跟京城权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御史长史的位置,只怕日后凶险着呢!
等议完了事出宫,方犁一边同过来道贺的诸位大人打招呼,一边往外走。他心里也明白,这番能入皇帝青目,恐怕主要还是因为他出身没什么根基,与京城公卿世家们没什么瓜葛。--若一定要说的话,恐怕也只跟平虏侯有所瓜葛。偏巧平虏侯又是皇帝一手重用提拨起来的人。--所以如此看来,皇帝这回是把他也当成自己人了。
既然已经坐上这位置了,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如今之计,顶要紧的是会同新上任的御史丞,把十三部刺史的人选逐一定下来。方犁暗暗谋划了一路,不觉马车停了,原来已经到家。胡安出来接着,伺候他洗了手脸,直到他进房坐下了,才悄悄道:“三郎,墩儿回来了。可要见他?”
方犁闻言一喜,忙让他传墩儿进来。胡安去了片刻,果然把墩儿带来了。主仆俩大半年未见面,咋见之下都有些激动,墩儿要跪下磕头,被方犁拉住了,道:“讲这些虚礼做甚!来坐下!怎么样?你和大郎去了清水镇上么?路上可还顺利?”
原来去年墩儿和郭韩离京之后,方犁为防泄露郭韩踪迹,特意嘱咐墩儿,让他们不必写书信回来。后来方犁奉旨去了江淮,双方更是音讯不闻。这时墩儿见问,忙先把手里提着的一包糕儿放在桌上,道:“这是打清水镇上带回来的。三郎、胡爷爷你们尝尝,我记得当年三郎在那里住着,还特意去买过两回,也不晓得现在还喜欢么……”
方犁失笑,道:“大老远的,难为你还记得给我带糕儿!快给我说说,你们去那里后,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墩儿将糕点放下,道:“回三郎话,去年我带郭大郎往清水镇上去,幸喜一路太平无事。到地方上后,伍爷已经托人把那荒宅买下来了,又运了砖石木料准备重新建屋。大郎去看了那地方后,也欢喜得很,说是块风水上佳的宝地,自己亲自盯着人修的房。修的时候,还照着原来那地形,原来宅里那水渠和池塘也都留着。如今新宅子已经修缮得差不多了,又宽敞又幽静,三郎几时得了空,也过去看看才好!”
方犁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