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陛下偏要以身相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8

分卷阅读108

    况且现在的分别,正是为了日后的长相厮守。

而幸好,玲珑也知这一点,待他离开后便收拾好心情,也回了侯府。

没过几日,城中便传来消息,说越王世子奉父王之命继续清扫倭寇,其中兵分两路,一路往内陆挺近,而另一路,则沿海岸线一路向南,直往闽粤而去。

一时间,百姓官商皆在盛赞越王爷此次荡寇的决心,相信用不了多久,倭寇之患便会彻底消除了!

而侯府里众人,自然也得到了此消息。

孟侯爷回府养伤已有半月之久,看似已无大碍,然此次越王府并未再征他伐寇,对此,侯夫人张氏觉得甚好,眼下国内诸多大事更迭,这样的当口,夫君留在身边自然是好,且不用再提心吊胆的等着信儿,觉都睡得踏实多了。

然与她不同的是,侯府世子孟林皓却急坏了。

父亲初回府时,孟林皓就提出要替父出征,却被父亲回绝,当时念着家人都在,父亲又是才回来,便没有再争取。而今次再度听到越王派兵出征,立时再也等不住,遂又来到父亲跟前,郑重求道,“儿子想去伐寇,还请爹准许。”

其时四周无人,却没料到,孟阔却仍摇头说了不。

这令孟林皓大为不解,急道,“爹那日不是还说,我缺乏历练,现下机会就在眼前,为何要错过?想我们孟氏祖先,曾浴血杀寇,既护得沿海平民安全,又为家族挣得侯爵荣耀,我身为子孙,现如今却要躲在家里,眼看别人去杀寇,这又是为何?”

少年郎实在激动,面红耳赤的一气儿说了这么多大道理,这若换成母亲张氏,一定要气他没规矩,哪知却见孟侯爷并无半分气恼,反而伸手拍他肩膀,劝他冷静。

又道,“我说过的,你自有后用,现在不要着急。”

孟林皓一愣,却见父亲命他将书房门关上,并低语一番,待语毕,只见他凝眉,颇为意外的样子。

他这才明白,父亲此次没有出征的真正原因。

心里那个弯儿终于拐了过来,他垂首,语声坚定的道,“儿子明白了,请爹放心。”

孟阔颌首,眼望窗外道,“此也是关乎我孟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正所谓‘贤臣择明主而侍’,你此番可一定要沉得住气。”

孟林皓点了点头,神情也跟着肃敛起来。

~~

自去年年末,皇帝驾崩开始,国内几乎每日都在发生着大事。

临安非皇权中心,因此有幸避过战火,百姓生活未受影响。

然而三月国丧虽过,杨柳也随着入夏而繁茂起来,西湖游人仍不若从前多。

各大饭庄酒楼,生意也依然不如从前,偶有吃饭喝酒的客人,也都不再听曲儿看戏,饭桌上议论的,大多是那远方战报。

——辽王手持先皇遗诏,继位本是名正言顺,然他却并未着急举办登基大典,而是先依照遗诏所交代,忙着平定乱臣。辽王向来善战,兵马又强悍充足,短短两月的时间,便将桂王平定;而秦王也抵不过,眼看着,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自去年秋起的战乱,因为辽王的掌权,快速被平定,这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眼看着,天下已是大局已定的模样。

眼看当初雄霸西南西北的两位藩王,因为野心而就此为各自霸业画上了句号,而此时,江南百姓却更加关心越王府的命运。

越王爷雄才大略又爱民如子,这些年在他治下,江南富足安逸,赢得官商平民们一致爱戴,谁也不希望他会得到如另两位藩王那般的命运。

因此,有爱好和平者希望,新帝与越王能兄友弟恭,共治山河;但亦有不少现实主义者对此嗤笑,道自古以来,哪有什么共治山河,恐怕新帝与越王府之间,还要有一场生死较量。

当然,这些话都是私下议论而已,此关乎天下的大事,除过当事者,谁又能做得了主?

又过了一月,盛夏时候,京城传来最新的消息,秦王最终抵不过“名正言顺”的辽王,选择了投降,至此,北方之乱,算是彻底分出了胜负。

辽王慕容挚赢了。

他终于替先帝慕容倾平定了两王之乱,荣耀归京,眼看着就要正式登基,继任皇位了。

一切似乎已经尘埃落定的样子,连侯府里下人们也开始私下议论继任的新帝会是什么性情,唯有玲珑却仍在坚守。

慕容啸曾说,这并非定局,所以她仍相信,这并非尘埃落定的结局。

虽然眨眼又是几个月过去,她依然在等着他。

然哪知世事就是如此出乎意料,正在此时,却有一道圣旨由天而降,彻底打乱了侯府里的平静。

叛乱平定,新帝即将登基,召勇毅侯孟阔携家眷回京祭拜先帝,朝拜新帝新后。

归京!

一石激起千尺浪,因着这个消息,侯府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如先前孟老夫人所说,她们府上的爵位,毕竟是朝廷封的,虽人在江南,但实话说来,朝廷始终是正主。

如今叫孟侯爷回京,无论是祭拜先帝还是参拜新君,都是不可推拒的理由,孟侯爷此次,恐怕必须要去京城了。

更要紧的,圣旨上写明要他携带家眷,还要参拜新后,府上的老太太和大夫人张氏都是诰命夫人,依据国法,新后册立,她们必须要进宫参拜,是以这一次,看来是要全家出动了。

全家进京,可不是小事,且不论别人如何,接了旨的当天,三夫人郑氏脸上就扬起了笑。

待回到房中,她立即跟女儿孟芷心道,“太好了,今次要去京城,我听他们说,没准儿皇上要留你大伯在京!如此一来,咱们一家都搬到京城,不必再回临安,正好把那狐狸精和小崽子撇下,你爹再惦记也没用!”

一晃已是七月盛夏,三老爷的私生子瓜熟蒂落,前几日已经在城郊庄子上出生了,是个男娃儿,据说生的还挺好看,当然,这是郑氏从别人嘴里听说的,她可没那么大的肚量跑到庄子上亲自去瞧。

因为娃儿还没满月,所以关于如何处置这母子俩,侯府还未出具体的主意。

三老爷老来得子,喜爱的不行,若不是还顾忌着侯府,恨不得住到庄子上去,成天到晚想着怎么给那娘俩转正,可把郑氏给气坏了,而这个时候却冷不防来了这么个消息,可谓天降喜事。

谁料话才落地,就见亲闺女给她兜头泼了盆冷水,孟芷心道,“娘你想的也太多了,人家圣旨上说的清楚,要大伯父带家眷进京,又没说带兄弟,大伯母和祖母可都是诰命夫人,还有大哥哥,人家那是朝廷亲封的世子,他们去理所应当,我爹算什么?我看你还是别做梦了。”

这话一出,可惹得郑氏直瞪眼,“嘿,你这个丫头,怎么整天就知道灭自己人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