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经典小说 - 门阀之上在线阅读 - 门阀之上 第12节

门阀之上 第12节

    第28章 耽色

    元澈乘撵自议政殿而出,走至半路凉亭处,忽命车撵停下,又对周恢道:“去把王定远请过来。”

    周恢领命折回议政殿的方向,没走几步路便,果然看见王安一路走马观花而来。言明太子召见后,便领着他来到了凉亭下。

    王安施礼如仪,叩见太子。元澈命他在身旁坐下,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见他一身青绿色襕袍,冠上仅有一梁,大约三十岁的年纪。只是其眉眼间略显沧桑,在其煊赫家族的烘托之下,总有岁月蹉跎之感。

    元澈道:“如今王氏有两支,不知定远郡望何地?”

    时下有陈留王氏与汉中王氏两支,虽为同源,但年代久远已无联系。陈留王氏多在中枢任职,亦充兖州、青州、豫州之任,族长乃北平亭侯王襄。而汉中王氏则多分布于益州以北,世代守着阴平、阳平两关,多以武职为任,唯一入朝且至高位的是阴平侯王业的嫡孙王叡。

    王安道:“回殿下,卑职郡望陈留,但并非北平亭侯一支。”

    陈留王氏以北平亭侯一支荣显,但北方世族如王氏一般者,大多分为数支,散布于郡中,占山固泽,世代经营。即便是旁支,亦多有自己的庄园坞堡。况且王安只是王氏安插在其他门阀中的棋子,联络的意义大于投资,所以是否是北平亭侯一支,倒并非紧要。

    元澈点头含笑:“到底也是名门望族之后。”又问,“定远如今安善否?医官诊治可还认真?”

    王安先躬身谢过元澈命人诊治一事,然后言道:“卑职原本并无病痛,只是方才见殿下欲清查会稽人口,怕引起动荡,对殿下不利,因此情急之下佯装昏厥,还望殿下恕罪。不过如今看来是臣多虑了。殿下筹谋帷幄,器宇沉邃,非臣所能度也。只是臣斗胆问一句,殿下欲如何处理蒋、周二人之事?”

    元澈笑着说:“两位都督皆有定社稷之功,夙兴夜寐,致使抱恙,孤只命二人静养。”

    王安道:“想来殿下还未曾相信卑职。但卑职尚有一言。若有殿下急令,以军中有人谋反为由,倾王氏之力,可筹措两万人与殿下。只是殿下,蒋弘济对殿下已有废立之意,周氏亦然。即便王氏子弟领兵过江,殿下与王氏合力,也不过与他二人旗鼓相当。而江东之地,南门林立,尤为凶险。只怕两军内耗,终究是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元澈此时已经冷了脸,道:“你想说什么?”

    只见王安面色不改,顿首道:“臣只恳请殿下先放过崔氏子弟,另做筹谋。”说完,也不等元澈回答,便施礼辞别,径直去了。

    在旁边的周恢心中已有怒火,欲拦得此人问罪。但见太子依旧不动声色,稳坐于亭中,不得不按下怒意,生怕为主上招惹祸端。

    待王安走远,只见元澈手掌狠狠击在石桌上,道:“一个个的,都要来分一杯羹。”

    魏钰庭默然良久后,方才劝到:“殿下,王定远说得是过分了些,但并无错处。况且殿下可曾想过,清查会稽人口虽是良策,但毕竟需要时间。即便殿下真能索取会稽实利,且不说组兵练兵非一日之功,王氏、崔氏见殿下抑高门,集军权,只怕不会再帮殿下,反而要与蒋、周一并谋反了。到时候殿下能用谁呢?”

    元澈目视天边,沉默良久放方:“爱卿箴切,实乃金石良言。那便先寻得崔惟仁来,若引崔氏助力,也可与王氏分庭抗礼,不至于一家独大。”

    魏钰庭深知元澈辛酸,慨然道:“殿下英明远见,暂且忍耐时日,终有功成社稷,垂名万世之业。”

    元澈回到吴宫内由周恢侍奉用午膳,此时外面廊下已站了一排回事的人。他素来习惯午膳时顺带听一听这些杂事的报备,待周恢安排妥当后,由詹事府的小吏起,直至各个宫室安排的内侍依序汇报。

    蒋弘济与周鸣锋处的内侍将近几日的情形叙述了一遍。蒋弘济显然不满于囚居生活,日日谩骂,其麾下的部将吏员等人先前俱挤在一处,后被周恢的人安排在附近的几间厢房里。原本交与蒋弘济批复的军务,如今移交至元澈这边,昨日还颇多,但今日就不再有人上报了。而周鸣锋处的军务

    部分移交至苏瀛手中,多寡倒无太大区别,但尽是些琐碎的庶务。

    “他们反映倒快。”元澈将银箸放下,周恢识时务地撤了碟子,盛了一碗斑鱼黄酒煨鸡汤,放在元澈面前。元澈并不急着用,问道:“让竹林堂的人来回话。”

    内侍被传唤入内,将近几日的情形大致说了一遍。每日朝夕哭祭皆按礼制,餐饭亦然,算上时日,明日便可停哭。又将陆昭这几日所说的话、所见的人叙述了个大概。小内侍并没有读过什么书,隔墙听着又不真切。说到《晋书》一段时,磕磕巴巴,只记住了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一段,又说陆昭并不信太子有足够的力量遏制两宫。

    元澈听罢倒笑了,对周恢道:“你看看,这便是江东世族的家学了,旁人学《晋书》,哪有这么读的。”

    世家对于书籍的获得较为容易,教授义理乃是寻常,各家绝学则是对书的注解。能从文字表面读到的大多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书上没写的方才是各家立世的资本。所以世家常有四世三公,或世两千石,而寻常寒门子弟通常要考自己领悟。

    周恢听了陪笑道:“殿下抬举她了,不过是个女流之辈,家学再好,又能做出什么事业来?”

    元澈道:“昔年贾充镇压淮南二叛,弑君洛阳街头,最后全身而退,权倾两朝。其女贾南风嫁东宫,后上位擅政,除杨氏,诛太子,玩弄司马诸王于鼓掌之中,屠杀卫氏满门。其手段狠辣果断,可见常年耳濡目染,深得其父家传。若其父能传其领兵禁卫之要,以司马伦之资,最终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周恢尴尬道:“嗯。她只怕也是和贾南风一般的妖后。”

    元澈略微思忖,然后道:“倒也不是,她比贾南风漂亮。”

    周恢皱了皱眉,看着眼前兴致高昂,醉心于耽色峨眉的太子,一时语噎。

    第29章 艳骨

    周恢寻到崔惟仁已是午后。先遣去蒋弘济处的内侍打听了一圈,说崔惟仁应在周鸣锋处,内侍又去周鸣锋处寻人,那边的侍卫皆说未曾看到过。待周恢悻悻回到泠雪轩,却看到一个身着广袍的男子独自蹲在墙角的槐树下,形容狼狈。走至跟前问了,才知道竟是崔惟仁。

    崔惟仁不曾安眠,亦不曾进食,又无处饮水,见到周恢等人,如临大赦一般。周恢见他油头垢面,连衣袍也脏兮兮的,想到太子素来爱修饰、好整洁,连忙趁着太子午睡,带他到一处院落洗净,又换了体面衣裳,这才领到泠雪轩内。

    元澈午觉才起,听完周恢说的来龙去脉,还有些将信将疑。待周恢领了人进来,元澈只道:“你既舍了蒋弘济,投奔了孤来,有什么要交待的就说罢。”

    崔惟仁抹了一把额角的汗水,低声道:“殿下,蒋弘济有废立之意。”

    “孤知道。”元澈头也不抬,“他一向对孤多有不满,以为孤容不得世家获利,连其他人也都听说了。”

    崔惟仁一愣,又道:“周鸣锋亦知此事,两家先前亦有婚约,只是聘礼尚未谈妥。”

    元澈笑了:“这个孤也知道。周鸣锋想来是嫌薛都督给的少了,便来找孤谈了一桩太子妃的生意。”

    崔惟仁听完倒是一惊,周鸣锋他也真敢要,都是北方五姓的世家子弟,谁人的女儿配不得东宫?于是道:“殿下,崔家出镇上庸,臣可以沿江乘船北上,亲自说服崔谅出兵,以助殿下一臂之力。”

    “嗯,这才是新鲜话。”元澈饮了一口茗茶,半晌才道,“孤今日去了台城,王氏亦愿出兵南下,倒是你家的崔道成,只想把你从宫里捞出来。孤若放了你出去,真不知你们会不会即刻逃到上庸去。”

    崔惟仁听罢,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决然:“蒋弘济拿下京口后,便许京口各个守将以重利,待建邺举事之时,两地呼应。其实不光是京口,曲阿、句容,具有布置。这些大部分是蒋弘济交待臣去联络的,殿下若肯信臣,可让臣出面,收回许诺。如今这些人尚不知宫变之事,若再晚一些,只怕局面会糜烂不堪,殿下就算想插手,也晚了。”

    元澈皱了皱眉,京口是可遥控建邺的重镇,守将陆扬也在战死的宗室之列。他原以为蒋弘济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看来钱帛能动人心,北方豪族到底有这个家底。

    想至此处,元澈笑了,蒋弘济是比自己要成功的生意人,千金散尽到底还是买来了京口重镇,只要钱到位了,那便实打实的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而他虽然身坐台中,各个世族欲邀好于他,可他绕树三匝,真的看不清何枝可依。他看清的是父亲初登御宝的三年,很少插手政务,生怕如凉王一般,触及世族们的利益,再被联手推翻。

    他们有实力将你如众星捧月般地扶上皇位,亦可以当即翻脸,列出你德不配位的滔天大罪。史书中,在位二十七天的皇帝可以劳民伤财,兴建宫室无数;世族将皇室架空囚禁,皇帝若唯有靠宦官庇护过活,最后得到便是宠信宦官,摒弃忠臣的批语。得罪拿着刀的混蛋,不过是被杀死。得罪拿着刀的世族,不但要在这个世上被杀死,还要在史书中被千刀万剐。

    不是他不想选择任何世族,而是他目前实在没有什么实力来选择。

    “先带他下去罢,好生看管。”

    看着太子拂袖而去,周恢心中慨然,而崔惟仁只是淡淡一笑。

    元澈踱步出了泠雪轩,脸上难掩气愤之色,一时间整个院内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平日里爱笑的,爱说的,一时间都化作冰雕一般,僵立在角落里。郭方海方才去厨房传了小食,不知院内刚刚发生的官司,迎面便撞上了怒火中烧的太子。而他圆团团的脸上上一刻还嵌着酒窝,看到太子后,立刻换上了戚哀之色,与院内众人几乎同步融为一景。

    元澈看见这一幕,反倒笑了出来,思来想去,道:“你去看看魏主簿在作什么,若无事,请他去玉珑亭陪孤赏梅罢。”

    魏钰庭虽然手中公务颇多,但亦知如今台中多事。听郭方海说太子心情极差,因此连忙放下手头的事情,随他去了玉珑亭。

    此时元澈在亭中剪手而立,见魏钰庭来了,便唤他入内:“吴宫里的人都说这边的红梅最盛,你也看看罢,孤觉得倒比关内的好。”

    魏钰庭随元澈放眼望去,只见眼前一片红海,经夕阳一照,如春光浮动,泪染香腮。而红到浓极之处,好似美人芳怒,刚烈之极。其香味幽暗,即便囿于圃中,亦如身至空旷之地。待风刮过,掀起一片残红,然而来不及惹起怜惜之情,只觉得那万丛梅花依旧繁盛如初。

    魏钰庭看向元澈,只见他薄唇轻抿,并未有郭方海所描绘的那般怒意,但心情应该已经差到了极点。于是他轻轻捧起脚边的一朵落梅,道:“殿下你看,此梅名为朱砂骨,乃脱胎于宫粉梅与紫夜李。其重瓣如华服,细蕊密密如玉旒,为天潢贵胄所钟爱。若只是宫粉,则颜色轻薄,若只是李树,则不耐严寒。唯有两者融合,方能生出万人捧出的华贵。”

    见元澈仍是不语,魏钰庭道:“臣记得殿下及冠也有两年了罢。早在多年前,先皇便为殿下,择了关陇薛氏为太子妃,但如今陛下每每提起殿下婚事,也只是略提薛家一句,从未付诸行动,正是为了防止出现如今的局面时太子无路可走。如今薛家远在雍州,若想有助于殿下,也是鞭长莫及。殿下如今所能仰赖的,不过是王、崔、周三家。若单单将世家引入江东局势,殿下怎么选都不会有完全的把握。不过是宫粉斗绿萼,两树并植,终究是要一竞高下。但这品朱砂骨却是嫁接而成,合为一株,因此绝冠天下。殿下可晓得么?”

    元澈叹道:“我晓得的。只是我不懂。他们一个个把女儿送到我这里,即便是贵为太子妃,两人之间又能有什么恩情?怨恨尚且来不及,只怕结局还不如陈阿娇,何必如此生殉,枉负了女儿一生。”

    魏钰庭仍道:“殿下,世家女子受家族奉养一生,肩上亦负担着家族兴衰的重担。”

    元澈看了看仍旧说着义理的魏钰庭,颇有对牛弹琴之感,因而苦笑道:“孤何苦与你说这些。罢了,这几日孤都要去军营点校,宫中的事务你与冯让商量着来,台中的事务请你务必一肩挑起。”说罢元澈拍了拍魏钰庭的肩膀,道了声辛苦,然后踏着残红离开了这片花海。

    第30章 惊变

    次日一早魏钰庭便去台城公署办公。如今送到长安的奏请,一部分已经有了示下。六军犒赏分封,虞衡的大铨选一职,以及苏瀛的扬州刺史之位已经敲定。而蒋、周二人的功劳,陛下已有私谕尚需斟酌,不过是因两人名位皆已煊赫到无以复加罢了。

    此时已经接近日中,魏钰庭打开最后一批请事奏疏,这些奏疏无任何加急飞羽,亦无题章,皆是以私人名义上奏。原本这些可以暂留台中,等太子回来自行批阅,但魏钰庭发现这批奏疏与以往相比,几乎绝大多数都来自南方顶级豪族之手,其中以顾孟州、沈澄誉二人最为显眼。

    魏钰庭心下存疑,只觉事情非比寻常,于是嘱咐了下属几句之后,带上这批公文,亲自去了元澈的军帐。

    元澈此时已经歇兵,将魏钰庭送来的奏疏大致翻阅阅览。第一本他尚能看完全文,读到后面,便越翻越急,直到最后一本奏疏,只展开读了一行,便被元澈狠狠掷在了地上。

    “殿下?”魏钰庭看到太子的反应印证了自己的隐忧,不由得问,“究竟是何事如此盛怒?”

    元澈深吸一口气,低声道:“顾孟州、沈澄誉等人请求南归。”

    魏钰庭听罢脸色一白,呢喃道:“难道他们要……”

    元澈只觉脑中轰翁,双拳捏得铁死:“你想的不错,今日早上,孤收到旧苑来的邸报,顾、沈等人前往景阳殿泣拜老吴王陆振。”

    说罢,元澈匆匆出帐,翻身上马,而后对身边的两名副将道:“你们二人各率一卫,即刻前往顾、沈宅邸,务必将人留在建邺!”又对魏钰庭道,“你即刻返回台城,所有南归奏本均不允,即办即发,不录入文库,莫要让其他世家知晓。”说完,缰绳一紧,下令左右,“速回旧苑!”

    白马飞渡金水银桥,踏过丹墀紫陌,冲进为他迟迟而开的一线天光。旧苑的云门露阙,玉宇璇阶,绛阁瑶台,清衢雕墙从他的眼前一一略过。石板上的斑斑积水,尚倒影着天光云影,白梅花海,然而顷刻之间便碎成银星点点。

    元澈与一众人奔至景阳殿玉墀前,方才翻身下马。周恢早在得到南士泣拜吴王的消息时,便觉得大事不妙,带着亲信与旧苑值守的部分侍卫来到此处。见元澈已登玉阶,连忙紧步跟上。一柄七宝鞭掷落而下,元澈的声音仿佛亦自天而降:“人都在?”

    周恢伸手接住了马鞭,一边登阶,一边气喘吁吁道:“都在,都在。”

    “她从竹林堂回来了没有?”元澈已然冷了面孔,语气中带有一丝素日未有的凛戾。

    按礼制,若非父母孝,三日哭祭后,便不必再居偏庐。

    周恢似乎意识到了元澈怒意的来源,忙道:“也在,也在。”

    元澈不再言语,待登至殿前,只见殿门大开,陆振率顾氏以及一众子女,整齐叩跪在门前。闻得元澈已至,为首的陆振道:“草民罪该万死。”

    元澈冷笑:“你罪该几死,孤自有定夺。”说完又问周恢,“那几个南人走了有多久了?走了之后旧苑可曾出过什么乱子?”

    周恢此时已经喘过来了气,连忙道:“走了已近两个时辰。期间景阳殿后的蕴宝阁曾遭有持火强盗,侍卫护阁打斗,有些轻伤,只是怕楼阁失火,因此不曾深追。那伙强盗渡湖跑了。”

    蕴宝阁不仅装着稀世珍宝,还存放着前朝玉玺。侍卫以护宝阁为主,乃是情理之中。然而元澈还是用右手食指使劲点了点周恢的头顶,怒道:“当的好差事,你也该死!”

    只听陆振道:“殿下,实在是这些侍卫拼死相护,不致殿宇失火,我等幸得无恙。”

    元澈此时不怒反笑,语气中自有一番春秋之意:“幸得你等无恙,不然孤有几条命都不够交待在江东。”

    在这种北人各怀心思,将领图谋废立的时候,这帮南人泣拜前主,请求南归,到底是什么意图,简直不言而喻。元澈虽然对这些南方世族极度警惕,不轻易让其搅入局中,但并不认为这些只为门户私计的貉子,能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名堂。但如今他们这番动作倒让元澈对南方世族的险恶用心有了新的认识。

    昨日他在台城插手了会稽事务,虽然下手的是众人唾弃的虞衡,但只怕引起了顾、沈等人的警觉。他们认为在自己这里不仅无法进一步获得利益,反倒日后有被温水煮青蛙的可能。因此相互联络,准备谋求新的出路。

    此时蒋、周二人意图发动兵变,无论最终有没有成功,在这段时间内,整个建邺必会陷入混乱,旧苑的守卫也会松弛。将老吴王等人救出虽然不可能,但是将其趁乱暗杀于旧苑却很容易。之后再把黑锅扣在魏国的头上,那么必会在会稽等吴国腹地激起巨大的反魏民愤。

    陆家的嫡支虽然在建邺,但是旁支和其他分宗亦在江东各地。南归之后,待时机成熟,他们便会拥立新君。而身为太子的他,无论是否能成功压住建邺局势,也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若北人分崩离析,南人便会一举北上,趁机收复淮水之南,也不是没有可能。

    好在吴王等人无恙,各家此时应该还未能出城,只要魏钰庭所在的台城不出问题,这件事情便还有转圜的余地。如今元澈也不敢再看轻南人,虽然顾、沈两家族长皆在建邺,但主家与根基皆在会稽。更不要说其余宗族有的早在魏军攻破建邺前,就把财产转移至南方家乡,留下在城内的,仅仅是负责联络,无伤根基的旁支子弟。

    继北人漫天要价之后,南人亦团结一致,共同发声,局势之凶险,手段之狠辣,实乃自成一档,令人高山仰止。

    元澈此时只觉得周身冰寒,如立北风之中,枯站许久,方对周恢道:“你去准备准备,今日便移老吴王一家入宫城居住罢。”早先他并不愿让陆振等人入宫城,吴国宗室与世家离得太近,总不是什么好事。但如今看来,他不得不暂且权衡,先移老吴王至安全的地方,再腾出手来,与那帮北方世族,南士冠冕,一较高下。

    因移宫一事,元澈便让身边一卫押送陆振一家。人群之中,他依旧见到了那个白衣胜雪的身影,那方削直的肩背,修长的颈项,云鬓,凤目,一如他刚入旧苑时还未踏碎的天光云影,白梅花海。

    他想到了前一日的晚上,那名小内侍似乎提到了顾孟州与沈澄誉曾去竹林堂祭拜。此时此刻,他忽然很想拦住她,问问这次南人请归,是否是她所谋划。他并不觉得以沈澄誉的天分可以如此巧妙的在此时发难,他亦不觉得顾孟州充足的意愿来舍弃晚年的荣华,而扑入一条凶险无比的湍流。

    这个疑惑在元澈心中如同根蔓一般滋生。为了抑制这样的势头,他想,她大抵不会用全家的性命来做这场赌局。他又谆谆告诫自己,不必去想,亦不必去问,一旦开口,那原本并不纤秾的身影,只会变得更加浅淡,更加疏离。自然,于局势也是不利的。

    当元澈再度抬首时,恍惚间,他似乎亦看到了对方投来的目光,和眼角处那一缕心照不宣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