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经典小说 - 现代聊斋-女儿红在线阅读 - 肆之伍

肆之伍

    后来……

    如果不是因为珍娘,在那个民风纯朴而保守的年代,他是不可能知道身为一个女人,竟也能有那样的勇气去向心中所爱的对象示爱。

    一直以来,在他的认知里始终以为只有男子才有对抗一切的勇气,然而珍娘却完全表现出就连他都不曾有过的明朗气魄。

    为此,伍书德在感到佩服的同时却也十分羞惭。

    倘若在顺应父母要求,答应婚事之前他有勇气,也更坚定地向两位尊长明白告知自己与家中长工之女──续梦之间从小即贴心而深刻的爱情,仅管可能会有因身份地位悬殊而起的激烈抗争

    ,但,至少他俩还有一丝机会获得希冀的结果,光明正大,名媒正娶的长相廝守,而不需结下这不知何开始,更不知如何结束的不情愿之婚。

    同时,他更不会有机会伤害到一个仅管他不爱,却爱他甚深的好姑娘……

    新婚当晚,一时之间无法接受意外告白的伍书德夺门而出后他便再也没有回到新房。

    而新房中的珍娘多少也能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一般男子来说确实颇具衝击,难以令人轻易接受

    。所以,当晚新婚丈夫彻夜未归她并不以为意。

    她想,反正今后的每一天她都将与他一起度过,如此,她急什么?

    事情的发展似乎一切都在她的预期之下进行。珍娘如是以为。

    只是……

    公婆的喜爱,家中僕役们的崇拜,街坊邻居间话间的羡艳……此类向美的言词表现全在她意料之中,然,为何偏偏唯独她的丈夫对她是那样忽远忽近、忽冷忽热,难以亲近。

    为什么?

    初时,珍娘以为是自己的真心剖白太过直率,当真吓坏了思想传统的伍书德。可一个月、两个月,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偶而与她同房却不曾与她同床的丈夫对自己的态度却未曾有变。

    他仍旧是个尔雅斯文的男子,也仍旧是个事亲至孝的儿子,这些,都是珍娘原本就清楚并喜恋的原因,可……这么一个知礼知心之人为何偏偏对将与自己携手一世一生的妻冷热不定?

    实在说来,他对她并不算坏,甚至该说他以礼相待的有些相敬如『宾』也相敬如『冰』了,想挑剔,还真挑不出有哪些问题。而再反观己身,虽然自己确实因为出身富贵,一向是父母的心肝宝,难免有丝骄纵,但自她决定下嫁伍家,便时刻督促自己凡事应以夫为天,以夫家为主,不再任性刁蛮,并要与人为善。对此,珍娘相信自己是有确实做到的。

    如此这般,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她、爱她,偏生她心爱的丈夫总面色淡然的与她相对?

    甚至半年后的今时此刻,她与他就算同房却从不曾真正同床,完成夫妻之实……

    中秋之夜,花园石亭中,珍娘独自一人斜身凭栏,心思幽幽,淡看月色。

    「少夫人,时候不早了。您在园子里也坐了好久,是不是该回房歇息了?」

    秀颊倾贴栏上纤臂的珍娘听闻亭外女婢问话,顿了半晌,方才懒懒应道:

    「是吗?我待了多久?少爷呢?他去朋友的中秋诗会回来了没有?」

    「这……」

    亭外那名绿衣小婢听闻得出亭中的主子思虑幽幽,对自己的所知所答不禁感到有丝无措。

    而珍娘毕竟是个通事明理之人。见她久久难答,反倒先行开口,解去绿衣小婢的为难。

    「想是还没回来吧?没关係,这府里上下谁不知道少爷交游广阔,此刻未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她扯唇笑了笑,虽不特意,但嘴角却免不了现出抹苦涩。

    她的良人、她的丈夫啊,为何对她总不曾认真的看望过自己一眼……

    一切对伍书德的仰慕、爱恋,与那寻不到解答的不明瞭在短短的半年之间已渐渐累积成她心上说不出的苦与困难。

    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解决丈夫对自己的莫名冷淡,而这样的困难,碍于诸多因素她也无法对任何人倾吐。

    她,有苦,难言。

    「是……」

    得到未来主母的宽待,绿衣小婢如释重负。

    「好了,天晚了,我身子真也乏了,我回屋里去,这里你找几个ㄚ头好好整理整理。」

    说完,珍娘支起身,莲步踏出石亭。

    明明是个娇艳明媚的容顏,但此刻,那张芙蓉面上却是如此落寞。这样的表情别人不知,派在珍娘屋里听差的绿衣小婢却时有所见。她也不清楚自己对这美丽且聪慧的主子是哪样心情,或许尊敬,可能景仰,但无论如何,覷见她此番颓丧的神色,她再也无法不开口点出一些事情了。

    「少……少夫人,绿儿有些事……有些事想跟您说……」

    她怯生生的赶步到跨身廊下的珍娘身后。

    珍娘定住身,勾出抹浅笑侧目回望。

    「什么?」

    仅管稟着下人本份,保持沉默,可少主子的房里所有的一切她是最清楚的,而同时,她十七年的青春岁月都是在伍府中养成的,有些事旁人可能不知,但,她,是清楚的……

    「少爷的事……关于少爷的事,绿儿几乎都是知道的……」

    闻言,珍娘黯淡的目光驀地一亮。